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在线-欧美久久精品一c片一级-久久精品美乳无码-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沼氣熱能回收利用高端產品制造商

有機廢水資源化整合沼氣熱能利用系統工程

遠大動態

鍋爐發展歷程

  發表時間:2022-01-19

一、鍋爐的發展

鍋爐的發展分鍋和爐兩個方面。

18世紀上半葉,英國煤礦使用的蒸汽機,包括瓦特的初期蒸汽機在內,所用的蒸汽壓力等于大氣壓力。18世紀后半葉改用高于大氣壓力的蒸汽。19世紀,常用的

蒸汽壓力提高到0.8兆帕左右。與此相適應,最早的蒸汽鍋爐是一個盛水的大直徑圓筒形立式鍋殼,后來改用臥式鍋殼,在鍋殼下方磚砌爐體中燒火。隨著鍋爐越做越大,為了增加受熱面積,在鍋殼中加裝火筒,在火筒前端燒火,煙氣從火筒后面出來,通過磚砌的煙道排向煙囪并對鍋殼的外部加熱,稱為火筒鍋爐。

開始只裝一只火筒,稱為單火筒鍋爐或康尼許鍋爐,后來加到兩個火筒,稱為雙火筒鍋爐或蘭開夏鍋爐.1830年左右,在掌握了優質鋼管的生產和脹管技術之后出現了火管鍋爐。一些火管裝在鍋殼中,構成鍋爐的主要受熱面,火(煙氣)在管內流過。在鍋殼的存水線以下裝上盡量多的火管,稱為臥式外燃回火管鍋爐。它的金屬耗量較低,但需要很大的砌體。

19世紀中葉,出現了水管鍋爐。鍋爐受熱面是鍋殼外的水管,取代了鍋殼本身和鍋殼內的火筒、火管。鍋爐的受熱面積和蒸汽壓力的增加不再受到鍋殼直徑的限

制,有利于提高鍋爐蒸發量和蒸汽壓力。這種鍋爐中的圓筒形鍋殼遂改名為鍋筒,或稱為汽包。初期的水管鍋爐只用直水管,直水管鍋爐的壓力和容量都受到限制。

二十世紀初期,汽輪機開始發展,它要求配以容量和蒸汽參數較高的鍋爐。直水管鍋爐已不能滿足要求。隨著制造工藝和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彎水管式鍋爐。開始是采用多鍋筒式。隨著水冷壁、過熱器和省煤器的應用,以及鍋筒內部汽、水分離元件的改進,鍋筒數目逐漸減少,既節約了金屬,又有利于提高鍋爐的壓力、溫度、容量和效率。輔助循環鍋爐又稱強制循環鍋爐,它是在自然循環鍋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下降管系統內加裝循環泵,以加強蒸發受熱面的水循環。直流鍋爐中沒有鍋筒,給水由給水泵送入省煤器,經水冷壁和過熱器等蒸發受熱面,變成過熱蒸汽送往汽輪機,各部分流動阻力全由給水泵來克服。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這兩種型式的鍋爐得到較快發展,因為當時發電機組要求高溫高壓和大容量。發展這兩種鍋爐的目的是縮小或不用鍋筒,可以采用小直徑管子作受熱面,可以比較自由地布置受熱面。隨著自動控制和水處理技術的進步,它們漸趨成熟。在超臨界壓力時,直流鍋爐是唯一可以采用的一種鍋爐,70年代最大的單臺容量是27兆帕壓力配1300兆瓦發電機組。后來又發展了由輔助循環鍋爐和直流鍋爐復合而成的復合循環鍋爐。
在鍋爐的發展過程中,燃料種類對爐膛和燃燒設備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不但要求發展各種爐型來適應不同燃料的燃燒特點,而且還要提高燃燒效率以節約能源。此外,爐膛和燃燒設備的技術改進還要求盡量減少鍋爐排煙中的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早年的鍋殼鍋爐采用固定爐排,多燃用優質煤和木柴,加煤和除渣均用手工操作。直水管鍋爐出現后開始采用機械化爐排,其中鏈條爐排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爐排下送風從不分段的“統倉風”發展成分段送風。早期爐膛低矮,燃燒效率低。后來人們認識到爐膛容積和結構在燃燒中的作用,將爐膛造高,并采用爐拱和二次風,從而提高了燃燒效率。
發電機組功率超過6兆瓦時,以上這些層燃爐的爐排尺寸太大,結構復雜,不易布置,所以20年代開始使用室燃爐,室燃爐燃燒煤粉和油。煤由磨煤機磨成煤粉后
用燃燒器噴入爐膛燃燒,發電機組的容量遂不再受燃燒設備的限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初起,電站鍋爐幾乎全部采用室燃爐。
早年制造的煤粉爐采用了U形火焰。燃燒器噴出的煤粉氣流在爐膛中先下降,再轉彎上升。后來又出現了前墻布置的旋流式燃燒器,火焰在爐膛中形成L形火炬。隨著鍋爐容量增大,旋流式燃燒器的數目也開始增加,可以布置在兩側墻,也可以布置在前后墻。1930年左右出現了布置在爐膛四角且大多成切圓燃燒方式的直流燃燒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石油價廉,許多國家開始廣泛采用燃油鍋爐。燃油鍋爐的自動化程度容易提高。70年代石油提價后,許多國家又重新轉向利用煤炭資源。這時電站鍋爐的容量也越來越大,要求燃燒設備不僅能燃燒完全,著火穩定,運行可靠,低負荷性能好,還必須減少排煙中的污染物質。

中國的鍋爐產業,它既不是“朝陽產業”,也不是“夕陽產業”,而是與人類共存的永恒產業,且在中國還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產業。20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的經濟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鍋爐行業更加突出,全國鍋爐制造企業增加近二分之一,并形成了獨立開發研制一代又一代新產品的能力,產品的技術性能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鍋爐是經濟發展時代不可缺少的商品,未來將如何發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工業鍋爐目前是中國主要的熱能動力設備,工業鍋爐多于電站鍋爐,近年來,中國電站鍋爐行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其一,產量大幅增長,行業產能快速提升。目前,整個行業的產能已經超過8000萬千瓦,不僅能滿足國內電力工業建設的需要,而且還進入了國際市場。2005年全年中國中國鍋爐及原動機制造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54,846,232千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37%;全年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141,036,704千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35.9%;全年實現累計利潤總額9,696,312千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39.3%。2006年1-12月,中國鍋爐及原動機制造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86,112,48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93%;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173,137,98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78%,全年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1,905,75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0.5%;2007年1-2月,中國鍋爐及原動機制造業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29,052,54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61%;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23,884,86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63%,實現累計利潤總額1,419,36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2005年1-12月,全國工業鍋爐累計產量為150,397.90蒸發量噸,與2004年同期相比增長了9.59%;2006年1-12月,全國工業鍋爐累計產量為192,378.44蒸發量噸,與2005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1.26%;2007年1-2月,全國工業鍋爐累計產量為29,540.58蒸發量噸,與2006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1.7%。2005年1-12月,全國電站鍋爐累計產量為321,331.60蒸發量噸,與2004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7.5%;2006年1-12月,全國電站鍋爐累計產量為514,475.80蒸發量噸,與2005年同期相比增長了9.31%;2007年1-2月,全國電站鍋爐累計產量為52,777.00蒸發量噸,與2005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1.12%。2006年,中國蒸汽、過熱水鍋爐進口數量為為9,372,901.00臺/公斤,比2005年同期下降54.9%,用匯183,365,503.00美元,比2005年同期下降9%;2006年的出口數量為86,940,454.00臺/公斤,比上年同期增長68.7%,創匯325,970,114.00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0.9%;2006年中國供暖鍋爐進口數量為1,574,525.00臺/公斤,比2005年同期增長2.8%,用匯65,961,186.00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2006年的出口數量為2,833,581.00臺/公斤,比2005年同期增長20.4%,創匯10,832,594.00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11.74%。中國鍋爐制造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已可以生產多種不同壓力等級和容量的鍋爐,已成為當今世界鍋爐生產和使用最多的國家。同時,輕工紡織、能源化工、鋼鐵煤炭等鍋爐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給鍋爐行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動力。


分享到: 

相關推薦